土坯裸露、門框老舊,一排排“紅磚”矮房,卻也窗明幾凈。1957年,盧氏縣委大院建成,經幾度“縫縫補補”,如今縣委常委們仍在這里辦公。盧氏土坯房的精神就是“有錢緊著百姓花”。在盧氏縣,群眾安居、縣委蝸居,已是佳話。
盧氏縣委土坯房,房舍老舊,土坯外露,房子雖老,但“有錢緊著百姓花”的精神內核,生動有力地實踐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房舍老舊,卻傳承和散發著暖人的為心情懷。
盧氏縣委土坯大院,之所以令人感動,是“舍己為民”,把更多的錢用在改善民生。從1957年建成到如今,近七十年的櫛風沐雨,幾經修葺,但仍然保留著土坯房舍。這樣,該縣把已經獲批建設縣委大院的資金用于改善民生上。辦公室沒有獨立衛生間,冬天水管都被凍住,洗把手有時都有困難。土坯縣委大院,苦了自己,造福百姓。近些年來,盧氏縣先后投入30多億元,建設廉租房、回遷房,改造舊城、建設新區。現在的城區面積接近8平方公里,比過去擴大一倍。一舍一得之間,苦了點干部,但群眾居住條件更好了,城市更有發展空間了,捂暖的卻是更多的民心,這就是不變的為民情懷。
盧氏縣委土坯大院,之所以令人感動,是無所不在的公仆情懷實踐。土坯大院是看得見的建筑實體,背后更是綿綿不絕的優良作風的持續傳承。從縣委大院建成后就在土坯大院辦公的“老人”,到最近一二年剛到縣委大院工作的公務員,都在工作中耳濡目染地領悟和實踐著“土坯房精神”,土坯縣委大院,不是老舊破爛的代名詞,而是廣大黨員干部凈化心靈、錘煉黨性的一個重要基地和場所,來這里參觀學習的人也越來越多。
盧氏縣委土坯大院,之所以令人感動,是干群相處的“零距離”。不少被傳為美談的縣委大院,其中一個特點就是與群眾無隔閡、零距離。縣委大院向群眾敞開大門開放衛生間,為滿月的幼兒送彩頭紅包,事小,但每一件事,都能讓群眾得實惠,參觀土坯縣委大院,成為群眾寄予自家孩子成為國家棟梁的一種認同自覺,良好黨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政風、民風。
土坯縣委大院里,鍛造著“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群體”,呵護著盧氏縣全縣上下群眾的安危冷暖。土坯縣委大院,傳承著艱苦樸素,但大院干凈整潔,而不是“破破爛爛”,更呈現著“精精神神”。窺一院可見一城。盧氏縣從摘掉國家級貧困縣帽子,到“城市公園”到“公園城市”的轉變,日臻完善的公共服務和環境建設讓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
土坯縣委大院“很土”,但背后的精神如金子般熠熠生輝,如爐火般溫暖著百姓的心,這就是土坯房精神,就是新時代黨的宗旨實踐的生動體現。(張立)
- 2025-03-24【地評線】飛天網評:開展學習教育要堅持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
- 2025-03-24【地評線】飛天網評:增強中關村論壇年會的創新亮色
- 2025-03-24【地評線】飛天網評:把兩會好會風轉化為實干好作風
- 2025-03-24【地評線】飛天網評:把兩會好會風轉化為實干好作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