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記者從國家文物局了解到,“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于當日在安徽省淮南市召開。會上發布了武王墩墓考古新發現——武王墩墓主墓(一號墓)規模大、出土文物規格高,是目前考古發掘的楚國最高等級墓葬。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鎮,是一處戰國晚期楚國的高等級大型墓地。武王墩墓歷史上多次被盜,地下文物安全面臨威脅。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國家文物局批準安徽省對武王墩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經考古調查、勘探確認,武王墩墓現保存有主墓(一號墓)、墓園、車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遺跡,整個墓園占地2100余畝。2020年至今,考古工作者重點對主墓(一號墓)進行了發掘,確認主墓(一號墓)為一座大型“甲字形”豎穴土坑墓。墓坑近正方形,邊長約50米,墓坑東側有長約42米的斜坡墓道。墓坑中央建有“亞字形”槨室,四周分列8個側室,槨室中部設有棺室,均由長條形枋木構筑,頂部覆蓋多層蓋板。槨室蓋板上發現有墨書文字,標示蓋板的位置與各側室的功能,東、南、西、北各個側室出土文物分別以銅禮器、生活用器、木俑、樂器為主。
武王墩墓是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復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為研究戰國晚期楚國高等級陵墓制度,以及楚國東遷后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系統性的考古資料。
考古團隊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現場保護與多學科研究預案。目前已順利提取443根槨蓋板和蓋板上覆的78條竹席,完成槨蓋板和部分竹席的后期加固保護和保濕防霉工作;加固提取漆木器等脆弱質文物,并在實驗室內進行精細化清理和穩定性保護。團隊還同步開展了墓葬碳十四測年、木材樹種鑒定、槨蓋板墨書紅外識別、漆器和紡織品材料檢測與工藝研究、墓葬埋藏環境分析等多學科研究工作,已初步獲得竹席和槨蓋板的測年數據,確定槨蓋板樹種、漆器表面顯色物質成分、部分紡織品材質和工藝等,更好支撐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
據介紹,國家文物局將在“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框架下,持續推進武王墩墓考古發掘、文物保護與多學科研究,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文化力量。(記者 張蓋倫)
- 2024-04-19江蘇徐州:到國潮漢風館體驗漢文化
- 2024-04-19那多出版懸疑長篇《請記得樂園》:人在絕境中怎么辦
- 2024-04-19紀實文學《星火接力》:志愿服務團隊為烈士尋親
- 2024-04-19小說《直到河流盡頭》:寫給中國孩子的非遺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