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重慶出版集團出版的《遠道蒼蒼》,以中國民辦鐵路“新寧鐵路”的建設為背景,描繪了清末民初的華人企業家陳宜禧的傳奇人生。5月21日,《遠道蒼蒼》作者劉懷宇,與文學評論家楊慶祥、劉艷的一場文學對話,在北京舉行。

活動現場

對話活動現場(左起依次為:李銳、楊慶祥、劉艷、劉懷宇)
陳宜禧被稱為“中國僑辦民營鐵路之父”。1889年,他組建廣德公司,包工承建美國大北方鐵路工程。因不滿當時祖國鐵路路權被洋人控制,他誓要修一條“中國人的鐵路”。1904年,年逾花甲的陳宜禧回到故鄉廣東臺山,以“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為號召,倡建新寧鐵路(1909年通車)。這條貫穿臺山南北的鐵路,給當時五邑地區的經濟、文化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遠道蒼蒼》一書中,陳宜禧個人、家庭及其所創建的新寧鐵路的命運,在大半個世紀的蒼風白浪中沉浮起落。
《遠道蒼蒼》的作者是一對熱愛歷史與文學的父女——劉子毅、劉懷宇。父親劉子毅是重慶著名詩人、報告文學作家,女兒劉懷宇畢業于北京大學英美文學系。劉子毅生前20多年堅持搜集撰寫關于陳宜禧和新寧鐵路的史料、故事,在父親去世后,女兒劉懷宇繼承父親的遺志,經過5年的調研和沉淀,創作了這部上下兩卷、共計50萬字的小說。
這對父女以“中國第一僑鄉”臺山的華僑史為基底,刻畫陳宜禧的傳奇人生,繪就一幅跨越兩個世紀、中美兩地的歷史畫卷。

《遠道蒼蒼》作者劉懷宇
劉懷宇說:“支撐我寫作的動力來自父親的囑托以及海外第一代華僑的創業故事。書寫他們的人生,就是向包括我父親在內的華人華僑的生命歷程不斷靠近,也是對前輩在海外奮斗同時又心系祖國的精神傳承。”
文學評論家楊慶祥認為,在漢語并非主流的英文寫作世界里,這本書讓漢語發出聲音,讓華人華僑的故事為人所熟知。劉懷宇將歷史、人性和多元文化的摩擦融進書中,又把這些宏大命題放置到每一個小人物的人生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劉艷評價,《遠道蒼蒼》成功重述華人移民的歷史和重構海外華人返鄉創業的中國故事。華人堅強、勇敢、不屈、可敬、可信、可愛等這些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海外拓展。(本文圖片均由主辦方提供)
- 2023-05-22一位ICU醫生的病房手記——《人生難得 你很值得》在鐘書閣發布
- 2023-05-22去小鎮走走
- 2023-05-22神奇秀雅朝陽洞
- 2023-05-22綠蔭幽草勝花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