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民文學出版社71年出版圖書近兩萬種發行總量近13億冊

位于北京朝內大街166號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外景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中新網北京3月28日電 (記者 應妮)1951年3月28日,人民文學出版社成立,新中國文學出版事業從這里開始;今天,人民文學出版社迎來了71歲生日。“你好,人文社——慶祝人民文學出版社成立71周年”直播活動匯集了著名作家張煒、李洱、祝勇、江南,人文社的老編輯何啟治、文潔若、彌松頤、羅君策、張福生,與讀者共同感受文學的溫暖和力量,共同勾勒人文社的夢想與未來。
此次直播活動圍繞名編、名家展開,由“走進人文社名編書房”“文學對話——我與人文社”兩個分主題構成。
在“走進人文社名編書房”部分,在線讀者跟隨著直播鏡頭走進了何啟治、文潔若、彌松頤、羅君策、張福生這5位平均年齡80余歲的人文社著名編輯家書房。觀覽他們的書房,聆聽他們講述在人文社的工作與生活,汲取他們對于文學與人生的見解,讀者仿佛置身于人文社廣博與包容的文化氛圍、嚴謹與精深的學術作風和層出不窮的經典著作中。
在“文學對話——我與人文社”部分,張煒、李洱、祝勇、江南等人文社作家代表分別講述了自己與人文社的文學情緣,回顧了作品難忘的出版故事,更與廣大讀者分享了對文學與寫作、文學與生活的感觸,他們的分享充滿暖意、予人啟示。
活動結束前,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率人文社全體領導班子成員給所有人文社的作家、讀者朋友們表達了感謝,對人文社的未來發展作出了展望。臧永清社長表示,在這71年里,人民文學出版社始終與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一道成長。人文社用她出版的古今中外文學經典,滋潤了幾代中國人的心田,人文社作為中國文學出版的國家隊,出好書是我們的唯一選擇。

人民文學出版社71周年社藏名家手跡展現場 人民文學出版社供圖
據介紹,人文社71年間共出版中國當代文學、現代文學、古典文學、外國文學優秀作品以及文學理論、高校文科教材、人文科學著作等各種圖書近兩萬種,發行總量近13億冊,形成了高品位、高質量、包容古今、囊括中外的文學圖書體系,進而形成聚合“名家、名作、名譯、名注、名刊、名編”的著名文學圖書出版品牌。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東西的《回響》、范穩的《太陽轉身》、鐵流的《靠山》、王安憶的《一把刀,千個字》、梁曉聲的《我和我的命》、周大新的《洛城花落》、黃永玉的《無愁河的浪蕩漢子:走讀》、康震的《康震古詩詞81課》、邵麗的《金枝》、李蘭妮的《野地靈光》、李修文的《詩來見我》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優秀圖書,入選了“中國好書”“書映百年偉業推薦書單”“中版好書”“華文好書”“中華讀書好書榜”等全國各大重點榜單。2022年,人文社還將出版一大批當代著名作家的新作,以及君特·格拉斯、J.M.庫切、大江健三郎、伊莎貝爾·阿連德、安妮·普魯、金愛爛等外國大作家的作品。
此外,在主營業務之外,人文社還積極嘗試融合發展,在國際合作、數字出版、文創產業、創新傳播等方面發力。
據悉,3月22日至4月底,人文社與北京圖書大廈聯合舉辦了“人民文學出版社71周年社藏名家手跡展”,展出了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馮雪峰、葉圣陶、豐子愷、錢鍾書、朱光潛、丁玲、季羨林、魏巍、周立波、啟功、王瑤、嚴文井等23位現當代大家的親筆書信,信函的內容多為作家與人文社的編輯在圖書出版方面的交流。這一封封的作家信函,體現著一本本名家著作誕生前的完善之路。(完)
相關新聞
- 2017-01-20隴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隴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隴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隴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薦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