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支撐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瞄準西北三大作物主戰場
中國甘肅網2月17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道(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滿福 馮寶強)“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西北地區玉米小麥油菜大面積單產提升關鍵技術與集成示范”項目,今天在蘭州召開推進會。這是國家首次將西北地區列入糧食豐產工程專項實施區域以來,項目5個課題組第一次攜“任務書”集中亮相,圍繞大面積單產提升,集多方專家智慧,逐一梳理、優化實施方案,全面開啟為期三年的攻關之旅。
此次項目推進會由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牽頭組織,來自西北五省區的18個科研院所、農技推廣部門和企業代表齊聚蘭州,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師范大學等高校的技術咨詢專家,面對面為該項目的推進指點迷津。
西北地區是我國農業生產模式多元化突出區域,糧食生產具有較高光溫生產潛力,其中,玉米、小麥和油菜占全國相應作物面積的12.0%、12.6%和7.5%,已成為我國除糧食主產區之外的戰略后備區及潛力開發區。
通過近十年攻關,西北地區形成了一批在生產實踐上產生明顯效果的“硬技術”,如全膜雙壟溝播機藝一體化、玉米密植精準調控、小麥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風蝕沙化地保護性耕作等技術,創造了綠洲灌區萬畝玉米畝產1.2噸和小麥超700公斤、黃土旱塬區百畝玉米單產噸糧田和小麥半噸糧的高產典型。但由于受干旱缺水、土壤瘠薄、寒旱逆境嚴重、抗旱豐產品種缺乏、耕地生產力低而不穩等因素制約,區域內大面積單產水平仍顯不足。
隨著“西北地區玉米小麥油菜大面積單產提升關鍵技術與集成示范”項目被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西北農科人“抱團”出擊,為國家貢獻節水增糧潛力。
甘肅省農科院副院長樊廷錄研究員介紹,根據西北地區玉米、小麥和油菜作物生產的區域布局、種植制度、生產現狀和產業需求,項目集中開展抗旱節水豐產品種、單產提升關鍵技術、技術模式與配套體系、規模化應用場景建設四方面工作,打造長城沿線風沙灌區、黃土旱塬區、綠洲灌區、黃土高原旱地、黃土高原灌區集成示范區,玉米、小麥和油菜畝產分別提高100公斤、70公斤和30公斤,帶動西北地區5000萬畝小麥、玉米及河西制種玉米和油菜增產200萬噸,為黃土高原和綠洲灌區糧倉建設提供樣板與科技支撐。
- 2025-02-17一根繩牽動一座城|萬人扯繩,憑什么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看完你就懂
- 2025-02-17一根繩牽動一座城|沸騰的臨潭
- 2025-02-14武威:多舉措助務工人員返崗復工
- 2025-02-14以舊換新加力擴容 市場消費再掀熱潮 甘肅省新一輪政府購新補貼進一步釋放惠民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