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爆乳尤物99精品,美女脱精光隐私扒开无遮挡,无码a片在线看www不卡福利姬,在办公室伦流澡到高潮hd

您當前的位置 : 中國甘肅網 >> 甘肅省情 >> 黃河

【隴原印記】“天下黃河第一橋”——蘭州黃河鐵橋

23-04-25 10:06 來源:中國甘肅網-甘肅日報 編輯:余守萱

  原標題:【隴原印記】

  “天下黃河第一橋”——蘭州黃河鐵橋

滔滔黃河,悠悠大橋。資料圖

早期黃河鐵橋油畫 資料圖

黃河第一橋石碑 攝影:張鐵梁 

  開欄語

  打開甘肅的地圖,廣闊的土地上不僅有壯美的自然風光,還有許多獨特的人文景觀,遍布其中的古鎮、民居、祠堂、衙署、文廟、書院、橋梁以及形形色色的園林營建,化作一道道風景讓人留戀,讓人品讀。這些地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一磚一瓦、一街一巷、一物一景都見證了時代和社會的變遷,留下了歷史和文化的烙印,它們像一顆顆明珠,綻放著奪目的光彩,又像一首首老歌,傳唱著光陰的故事。《文化·旅游》即日起開設《隴原印記》專欄,與廣大讀者一起去感受那里千姿百態的風土人情和古香古色的文化氣韻。

  在巍巍青峰之巔,聳立著一座塔;在滔滔大河之上,橫亙著一架橋。

  橋與塔同框,則構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畫面。橋與塔,是蘭州的地標性建筑——白塔山和中山橋。就是這白塔山下、中山橋上,成為外地游客來蘭州旅游必到的網紅打卡地。

  從白塔山一同俯視中山橋與黃河,便能發現中山橋的特色,其形如躍河巨龍,“身軀”彎曲于黃河之上。

  橋共有四墩五孔,孔與孔之間跨徑45.9米。整體設計極簡,橋梁上方是梯形鋼桁架結構,每一跨都由長方形加斜撐桿件構成。橋身總長有233.5米,總寬有8.36米,同時橋內兩邊設有各寬一米的人行道。

  春日的黃河之畔,岸邊蟄伏了一冬的柳枝,已沒有了冬日的干枯,變得柔嫩。遠望枝條上初冒出的嫩芽如煙如霧,有的柳枝則輕拂著河面。

  和煦的春風在吹拂,明媚的陽光在照耀。鐵橋五個橋拱的倒影鋪展在河面上,像篦子一樣梳過緩緩流淌的黃河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百余年來,黃河水就這樣流淌,而百余年似乎又只是一個瞬間。

  黃河穿蘭州城而過,最初人們多用木船和皮筏進行擺渡,但是由于黃河水流湍急,用木船和筏子渡河實屬不易,正如李白所感嘆的:“虎可搏,河難憑。”

  后來,勤勞智慧的蘭州人民利用季節的變化,冬日在結冰的河面上借“冰橋”踏冰而過。可是在冰橋上過河卻極其危險,特別是在初結和消融之時,真讓人有一種“如履薄冰”的驚心之感。

  到了明洪武五年(1372年),征西大將軍宋國公馮勝為追擊逃亡的元朝殘余勢力王保保,要渡過黃河,于是在蘭州城西7里處修建了一座浮橋。該浮橋為保障軍隊的往來、糧餉輜重的運輸,因此命名為鎮遠浮橋。

  到了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蘭州衛指揮僉事楊廉將浮橋移至城北的白塔山下,即今天黃河鐵橋所在位置。當時的浮橋用24只大船,排列于黃河之上,船與船之間相距5米,中間用檁木相連,鋪以木板,木板之上加有圍欄。滾滾的黃河水又將24只大船沖成月牙形,場景頗為壯觀。這就是蘭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龍鎖蛟”,曾有人賦詩描寫這一景觀,曰:“佇看三月桃花冰,冰洋河橋柳色青。”甘肅布政使梁章鉅曾為浮橋橋門撰寫一副對聯:“天險化康衢,直如海市樓中,現不住法;河堧開畫本,安得云梯關外,作如是觀。”

  為了固定住浮橋,又在黃河南北兩岸各立鐵柱(即將軍柱)兩根,以縛鐵索固定橋身。如今聳立在橋南端東側的將軍柱傲然挺立,這根僅存的將軍柱長5.8米,重達10噸,底部直徑0.61米,其中底座長1.2米,寬0.31米,厚0.3米,其上還鑄有銘文:“洪武九年,歲次丙辰,八月吉日,總兵官衛國公建斯柱于浮橋之南,系鐵纜一百二十丈。”600余年來,獨留的這根將軍柱矗立在黃河邊,經雨雪而沐風霜,注視著滾滾東去的黃河水,見證著時代的變遷。據說,當時的將軍柱還有測量水文的作用。

  浮橋因每年春設冬拆,而且載負有限,故一代封疆大吏左宗棠曾提出想修建一座永久性的橋梁,怎奈當時需要銀兩較多,加之阿古柏叛亂亟待平定,需用兵用餉,只好作罷。

  后來陜甘總督升允坐鎮蘭州時,升允敏銳地意識到“外人奇技巧思”正可以“宜民利用”,于是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建議將浮橋建為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他上書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決定借助外國的先進技術與設備來實施他的建橋計劃。同時與德商泰來洋行在1906年9月11日簽訂了修建黃河鐵橋的合同。并授權蘭州勸業道彭英甲為始終經理其事的總負責人。

  幾經周折,蘭州黃河鐵橋最終于1908年5月9日開工。經過一年零四個月的施工,鐵橋最終于1909年竣工通車。橋下部由兩座橋臺,4個橋墩組成,設計荷載8噸。橋南北各建牌坊一座。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蘭州黃河鐵橋正式命名為“中山橋”,并沿用至今。

  與其說升允有“超前的眼光”,毋寧說這與他的經歷有關。升允(1858年-1931年),蒙古族,姓多羅特氏,字吉甫,號素庵。清光緒八年(1882年),升允中壬午科順天鄉試文舉人,光緒二十五年正月,補授陜西督糧道。

  從升允的履歷可以看出,他最初是靠祖上功勛的余蔭和納捐而走上仕途的。但升允卻并非庸官,他重視教育、支持實業,任陜甘總督時還開辦了不少“新政”項目,先后設郵務、洋務、電信,修公路、鐵路、辦礦,建招商市場等。當然這些都得益于他赴歐洲三年,學習“新政”,從而視野大開有關。

  為使這座黃河上游首創的永久性鐵橋更加雄偉壯觀,在鐵橋南北兩端各添建一座中華傳統式古建筑——牌廈。每座牌廈均為三開間,雕梁畫棟,翹角飛檐,蔚為壯觀。牌廈前后共懸名人匾額四塊:其中由升允題寫“第一橋”匾兩塊,分置南北橋頭;其他兩塊分別為“九曲安瀾”“三邊利濟”。中式牌廈與西式鐵橋交相輝映,渾然一體,堪稱中西合璧,蔚為壯觀。

  為永久紀念黃河鐵橋創建這一重大工程,升允的繼任者,時任陜甘代理總督毛慶蕃命人在鐵橋兩頭刻立石碑兩座,碑文是由升允撰文書丹的《創建蘭州黃河鐵橋碑》,碑文寫道:余于乙巳夏持節西來,詢悉情形,相度河勢,每思重申前議,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游歷來甘,爰飭司道商令包修,與之訂立合同。集華洋工六七十人,料件悉購自外國,設法轉運至蘭,經始光緒三十三年二月,宣統元年六月而工成。橋長七十丈,寬二丈二尺零,架橋四墩,中豎鐵柱,外以塞門德土參合石子成之,橋面兩邊翼以扶欄,旁便徒行,中馳輿馬。計造橋工料共銀十六萬五千兩,運費并桿繩等項雜用,共銀十四萬余兩。二共動支庫平銀三十萬兩有奇,由統捐溢收項下作正開銷,均經奏咨在案……詳細地記述了修建鐵橋的經過和施工人員的名字。此碑現在依然豎立在鐵橋北端西側。

  滔滔黃河,悠悠大橋。中山橋橫亙于黃河之上已逾百年,成為如今的旅游網紅打卡地。

版權聲明:凡注有稿件來源為“中國甘肅網”的稿件,均為中國甘肅網版權稿件,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國甘肅網”。

西北角西北角
中國甘肅網微信中國甘肅網微信
中國甘肅網微博中國甘肅網微博
微博甘肅微博甘肅
學習強國學習強國
今日頭條號今日頭條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6212006002 | ICP備案:隴ICP備17001500號 | 經營許可證編號:甘B2-20060006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編號:(甘)字第079號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編號:甘B2__20120010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 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2377

主辦:甘肅中甘網傳媒有限責任公司 | 本網常年法律顧問團:甘肅和諧律師事務所(0931-8580115)甘肅天旺律師事務所(0931-8864528)

Copyright © 2006 - 2016 中國甘肅網(GSC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網站簡介 | 人才招聘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931-8960109 0931-8960307(傳真)

分享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县| 乌拉特中旗| 商丘市| 保德县| 珲春市| 山东| 汉川市| 中超| 安龙县| 仙桃市| 交城县| 南澳县| 榆林市| 保靖县| 白银市| 资源县| 合水县| 太原市| 揭西县| 略阳县| SHOW| 喀喇| 霍林郭勒市| 尚义县| 泰来县| 巢湖市| 焦作市| 延津县| 宁远县| 潮州市| 余江县| 聊城市| 德州市| 沂源县| 上杭县| 石台县| 南昌市| 勃利县| 巫山县| 嘉祥县| 双辽市|